距上次裝機過去了兩年。主機的整體配置并不算太過時,畢竟是AMD 5800X的平臺。但在經過幾次軟件的更新,還有AI火起來后,整體的配置又稍許有些落伍了。那么這次兩年后的裝機,我需要做出什么變動嗎?一些舊的設備還能繼續湊合著用嗎?請聽我細細道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何放棄AMD轉投英特爾?
考慮到我的出發點是生產力工具,多核心和多線程必然是首要考慮對象,所以處理器我開始是在AMD R9 7900X和Intel Core i7-13700K間抉擇。
銳龍R9 7900X處理器擁有12核心24線程,酷睿i7-13700K處理器是16核心24線程。從天梯來看,兩者也是位于同一水平線上。如果要說價格的話,R9 7900X要比i7-13700K便宜很多,而且多出來的錢可以加到內存或者顯卡上。
不過最終我還是選擇了貴一些的Intel酷睿i7-13700K處理器,因為AMD這次在內存支持方面不盡如人意,讓我有些失望。
Intel酷睿i7-13700K是13代酷睿i7系列中的主力,由8個P核,8個E核組成,總計16核24線程,30MB的L3和24MB的L2高速緩存,單核最高睿頻可達5.4GHz,TDP功耗125W,PCIe 5.1至高可達20通道。因為我選擇的是K后綴,所以還搭載了英特爾770核顯。
華碩ROG STRIX Z790-A吹雪主板
關于新組建的Intel平臺,開始我是考慮華碩B760-G小吹雪主板。后因CPU最終選擇了i7-13700K,感覺供電模組得提升下,所以最終選擇了華碩ROG STRIX Z790-A吹雪主板。
華碩ROG STRIX Z790-A吹雪主板采用ATX版型,外觀延續了前代吹雪的設計風格,表面覆蓋了銀白色機能裝甲,當主板點亮時,會有光效透過并打亮ROG STRIX。當然,AURA SYNC神光同步支持也是我會選擇華碩主板的原因。
主板使用了16+1供電模組,瑞薩RAA229131 PWM控制器,DrMos為安森美FDMF5062,單相最大電流70A,可為CPU提供達到1120A的電流,具有相當優異的超頻能力。全面支持Intel 13代酷睿處理器,也能向下兼容12代酷睿處理器。
華碩ROG STRIX Z790-A吹雪主板提供了4條DDR5內存插槽,最大支持128GB雙通道內存,頻率最高可達7800MHz(OC)。同時主板還引入了OptiMem II內存優化技術,再配合華碩AEMP II功能后,可輕松開啟一鍵超頻,大幅提升內存超頻穩定性。
擴展方面,主板提供了PCIe x 16長插槽,一根PCIe x 1插槽以及4個M.2硬盤插槽。其中第一根PCIe 5.0 X 16插槽處帶有金屬防護罩,可提升顯卡插槽強度。安裝細節上,主板在顯卡插槽上設計了顯卡易拆“Q-Release”鍵,每個M.2插槽也均設有Q-Latch便捷卡扣,拆卸顯卡和硬盤都非常輕松。
I/O面板接口方面,主板不僅配有DP和HDMI核顯輸出口、2個USB-A 2.0插口、BIOS FlashBack和Clear CMOS按鈕、2.5G網口和7.1音頻孔,還提供了4個USB-A 3.2 Gen1、兩個USB 3.2 Gen 2 Type-A、1個USB 3.2 Gen 2 Type-C、1個USB 3.2 Gen 2x2 Type-C接口,數字音頻接針和Wi-Fi 6E天線,可以兼容并接入新舊各種設備。
多大的DDR5內存?
介于現在DDR5內存的提頻、降價所帶來的優勢,我也總算可以在預算內入手16G x2的6600MHz對條。默認頻率高的好處是,至少不用花太多精力在超頻上。
內存我選擇了朗科Z系列DDR5套條,2x16GB,6600MHz頻率,時序CL34-40-40-105,運行電壓1.4V,支持Intel XMP3.0技術。單看時序確實不如我之前體驗的CL30,但他默認頻率起點高,直接用都能擁有不錯的運行體驗。
由于鋁合金散熱馬甲外表有電鍍銀處理過,所以外觀折射效果很強烈,整體猶如鏡面一般。再配合頂部的貫穿式RGB導光條 ,點亮后的顏值變得相當高。
朗科Z系列RGB內存的散熱馬甲厚度達到了1.8mm,從側面看時馬甲+導熱貼+內存顆粒這三者間的貼合相當緊密,上手分量感很足。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是燈條的關系,所以整體高度達到了50mm,對于一些緊湊型機箱來說,可能有與水冷“打架”的兼容性問題。
關于硬盤的選擇
硬盤我選用了希捷酷玩530系列M.2 NVMe固態硬盤,容量為1T?;蛟S有人要說,現在國產存儲的價格那么香,為何你不支持一下。
我并不是不支持,只是這個盤我是用于主盤系統用,追求的是一個可靠。畢竟希捷這個牌子我用了許多年了,質量方面一直沒有讓我失望過。至于國產存儲,我會將其作為游戲盤、倉庫盤。
希捷酷玩530固盤采用M.2 2280規格,因為我入手的是1TB容量,所以為單面PCB布局。實際上單面很適合給輕薄本用,而且發熱量也會低些。
揭開表面的標簽我們可以看到,閃存顆粒的編號是“IA7BG94AYA”,也就是美光B47R的176層3D TLC NAND閃存顆粒。單顆容量256GB,合計為4顆組成1TB的容量空間。官方給出的參數是順序讀取速度7300 MB/s,性能及功耗表現均非常優秀,而且享有5年有限質保以及3年內原廠數據恢復服務1次。
希捷酷玩530固盤采用PHISON(群聯)PS5018-18主控,此主控除了支持PCIe 4.0 x4傳輸總線以外,更可實現最高7400MB/s讀取,以及7000MB/s連續順序寫入。
緩存方面使用SKhynix(海力士),型號為“H5AN8G6NCJ-RVKC”,單顆容量1GB,而電源控制晶片為PHISON (群聯)PS6108-22。整個配置組合也代表著當前市面PCIe 4.0 SSD的旗艦級方案。
電源選擇了850W
考慮到現在顯卡的功率問題,所以我電源功率至少得850W才安心。又因為主板是華碩ROG STRIX Z790-A吹雪的關系,電源也選擇了同廠的ROG STRIX雪鷹系列。電源的價格接近4位數,與某些友商的同類產品相比,價格確實不夠吸引人,但質保服務是3年換新和10年質保。
華碩ROG STRIX雪鷹全模電源采用+12V為單路輸出設計,額定輸出電流為70A,使用全橋LLC諧振+主動式PFC+同步整流+DC-DC結構,通過了80Plus金牌認證,穩定性自然無須擔心。
電源的模組接口提供了11組,其中5組8pin接口為CPU/VGA/PCI-E混插,4組D型接口為IDE/SATA/Molex。模組化的好處在于,安裝時可以根據機箱設備位置和需求選擇線纜數,靈活轉換走線位,解決線材雜亂問題。
依舊考慮水冷散熱器
散熱器我用的是喬思伯(JONSBO) TG-360水冷散熱器。實際上以酷睿i7-13700K處理器來說,如果不超頻,用240水冷就可滿足散熱需求。不過機械大師的機箱空間夠大,也支持360一體式水冷,那么自然得安排上。
因為三個風扇已事先安裝在冷排上,倒是省去了我動手的步驟。根據官方數據,風扇轉速為900-1800rpm(±10%),可提供風量29.22-66.19CFM風量。但我最關心的還是噪音值,不知實際動起來后,能否真的保持到22.9-35.4dBA以內。
喬思伯TG-360的冷排水道共有12條交換流道,散熱鰭片尺寸約120*397mm左右,使用密集波狀鰭片設計,可以有效提升散熱效率。
水管方面,喬思伯TG-360采用了三元乙丙橡膠EPDM(三元乙丙橡膠)加IIR(丁基橡膠)高密度水管設計,具有抗折拉的特性,并且表面以蛇皮編織網包裹,其耐磨性非常優秀。而密封接口處也有高壓緊固及多層密封處理,質量上有所保障,避免漏液。
水冷頭使用一體式圓腔造型,全白外觀。由于沒有鏡面結構,所以視覺上非常低調。當然,通電以后就不一樣了。
冷頭側面的水管連接處為活動鉸鏈設計,可根據布線走向而調整水管角度,增加安裝時的可操作性。
冷頭接觸面使用37x33mm加大銅底,能更好的覆蓋CPU。需要注意的是,出廠時默認貼有防護膜,安裝時一定要記得撕掉。
之所以會選擇喬思伯TG-360水冷散熱器,除了白色外觀以外,還有AURA同步光效和隱藏式理線的支持。平常我們接水冷時,看著那一堆的風扇線材看著就令人頭痛。現在廠商將線材簡化設計,冷排風扇僅有一根線連接到主板,理線瞬間輕松了許多,機箱也能更整潔。
顯卡新舊選擇?
新的40系顯卡已上市許多了,但相信許多小伙伴與我一樣還在用在30系或者6000系。
實際上我手頭有兩塊顯卡,礦用的RTX 3090和新入手的RTX 4070。如果從天梯圖來看,至少得RTX 4070Ti才可超越RTX 3090。
都說40系顯卡除了RTX 4090以外的都是“答辯”,那么這塊iGame RTX4070 Ultra W OC V2又如何呢?顯卡采用三風扇設計,使用ATX3.0規范的16Pin供電口,TGP功耗200W左右。I/O接口方面配備了3個DP1.4a接口和一個HDMI2.1 接口,最高支持8K60Hz輸出,提供了一鍵切換BIOS按鈕。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RTX 3090的老當益壯。最后因為需要接ATX3.0供電轉換線的關系,還是選擇繼續用RTX 3090吧,然后iGame RTX4070 Ultra W OC V2換到另一臺酷睿i5的主機上用。
模塊化設計的機械大師
機箱用的是機械大師C34 Pro,這是一款緊湊型的機箱,整體尺寸為429mm x205mm x349mm,容量30.6L,凈重6.2KG,支持ITX、MATX、ATX和EATX主板,水冷也能安裝360尺寸,風冷最大165mm塔式。
機械大師C34 Pro的外殼為2mm鋁合金,內殼是1mm鋼板,全身使用白色噴漆,恰巧能與吹雪主板匹配。而側透式的設計也能凸顯出ROG神光同步效果,就是顯卡部分的線材不太好“藏”,最好能換定制線。
機箱使用了模塊化設計,無論是上置電源還是下置電源,直插顯卡還是豎裝顯卡,我們只需調節相應的模塊即可,對硬件的包容性極高。
比如尾部的7個PCIe槽位設計,中間的第2與3擋板是可以拆卸的,然后通過移動來實現ATX/MATX主板規格的轉換。
在設計細節上,機箱最大可支持420mm顯卡,讓我后續在升級時也有了一定的選擇。并且自帶顯卡支撐架設計,不必擔心顯卡太長會產生變形。不過顯卡長度超過336mm的話,電源就不能下置安裝。
作為一款適合擺放在桌面的機箱,其I/O面板放在了右上角處。從上至下依次為兩個USB3.0 TypeA口、Type-C插口、3.5mm耳麥二合一孔、電源開關(內置白色LED)。
機械大師C34 Pro預留有2個3.5/2.5寸硬盤支架以及后置2個2.5寸固盤位,達成共計4個硬盤位的支持,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紤]到我現在多是使用M.2 SSD固態硬盤,機箱通常也就只會用到后置的2.5寸硬盤位而已。
機箱底部預留了兩個散熱風扇安裝位,可以進一步加速機箱內部的熱量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當頂部裝上冷排后會對內存條有一定的遮擋,所以廠商有明確要求內存的高度得在50mm以內。
機箱背面擁有18mm理線空間,并且配備了穿線孔,線材走向不用過于拘謹,利于理線。
最后要稱贊一下,機械大師C34 Pro是我見過配件方面最走心的機箱。第一次見螺絲釘自帶配件盒,還附贈了磁吸螺絲刀、ATX/MATX切換組件以及防塵網。至于便攜提手是活動贈送的,我并沒有安裝到機箱上,因為裝入電源和顯卡后的整體重量太大,單手提拿不動。
主機穩定性測試
CPU-Z下的酷睿i7-13700K處理器
在CPU-Z軟件中,Intel酷睿i7-13700K處理器的單核性能為882.2分,多核12676.5分。其多核性能確實提升了不少,16核24線程功不可沒呀。對于以生產力為前提的我來說,完全能夠勝任日常所需的任何工作場景。
Cinebench R20以及R23測試
調用Cinebench的不同版本進行測試。在Cinebench R20中,Intel酷睿i7-13700K的多核3449 cb,單核分值為479 cb;Cinebench R23中的多核29993 pts,單核分為2263 pts,多核性能有顯著提升。感覺Cinebench R20確實已沒有參考價值,R23的更加準確些。
顯卡的分值表現
GPU-Z簡單查看RTX 3090顯卡信息,核心代號GA102,8納米工藝,GDDR6X 24578MB顯存容量,位寬384bit,10496著色單元,BOOT頻率1695MHz,待機溫度48.2℃。
經由3DMark跑分測試,在Time Spy項目中的得分為19554分,其中顯卡分數19260,CPU分數21406。預估Apex Legends的游戲效能115+FPS。
而在Fire Strike Ultra中,成績達到了12711,其中顯卡分數12329,綜合分數6884,預估Apex Legends游戲效能140+FPS。很明顯RTX 3090規格的顯卡性能擺在這,不是RTX 4070可比擬的。
壓力測試下的散熱情況
在室溫環境為30℃中打開AIDA64壓力測試。滿載運行10分鐘后,Intel酷睿i7-13700K處理器的溫度控制在65℃。此時喬思伯TG-360水冷散熱器的工作噪音為24dBA。通過??低暅y溫儀可看到,水冷頭和風扇四周的溫度并不算高,不必過于擔心負載問題。
調用Adobe Premiere Pro渲染輸出一小段視頻。CPU在工作狀態時溫度會在63℃徘徊,喬思伯TG-360水冷散熱器的表現符合預期。
內存的穩定性如何
打開主板的”XMP內存自動超頻“,通過AIDA64測試可以看到朗科Z系列內存條的頻率為6600MHz,時序CL34-40-40-105,讀取速度101477 MB/s,寫入89235 MB/s,復制速度90025 MB/s,延遲值66.4ns。感覺直接用就行了,都不需要超頻。
手動將頻率調到7000MHz,電壓提到1.45,時序不變,主機重啟后順利點亮。經由AIDA64測試,可以看到內存的延遲值縮減到64.6ns,讀取速度104.11 GB/s,寫入93614 MB/s,復制速度95355 MB/s。
將頻率拉到7200MHz,時序放寬到36-44-44-108,電壓調到1.5V,正常重啟后開機。此時內存的讀取、寫入和復制速度均突破了100GB/s大關,并且延遲值優化到了64.1ns,性能提升不小。
采用RunMemtest Pro進行烤機,朗科Z系列內存條成功通過所有測試,表明已站穩7200MHz。
希捷酷玩530固盤表現
經由CrystalDiskInfo的讀取,希捷酷玩530固盤的顯示為1000.2GB(1TB),傳輸模式PCIe 4.0x4,NVMe 1.4協議,支持S.M.A.R.T、TRIM以及VolatileWriteCache功能。
TxBENCH測試中,希捷酷玩530固盤的順序讀取為7000MB/s,順序寫入6242MB/s??紤]已是臟盤狀態,與官方標稱略有一點差距也是可以理解的。
換成CrystalDiskMark后,希捷酷玩530固盤的讀取成績為7032MB/s,寫入是5878MB/s。相較TxBENCH,整體略微有些下降,但也是可忽略不計的程度。作為系統盤用,穩定性很不錯。
切換至AS SSD Benchmark后,固盤的連續讀寫和寫入分別為5834MB/s和5312MB/s。分值看似大降,實際AS SSD Benchmark獲得的是均值,不能和前面的原盤測試相比。
工作軟件與游戲
在PCMark 10中的場景評估中,整體總分為8840,其中數位內容創作分最高,達到了14068,而余下的常用基本功能和生產力的分值差不多,11566和11521。無論是內容創作,還是渲染設計,主機表現已遠超預期。
將《古墓麗影:暗影》調至最高畫質,光追開到超強性能,最終在2560x1440分辨率下的渲染幀數分別為39328,平均幀率251幀。而切換到3840x2160分辨率后,平均幀率為184,渲染幀數結果28838。
在《極限競速:地平線5》游戲中,2560x1440分辨率的GPU最高幀值84.2,平均幀率80.8;轉到3840x2160分辨率后,幀數變化不大,最高幀值僅下降1而已。
完成裝機
這臺酷睿i7-13700K處理器+華碩ROG STRIX Z790-A吹雪主板的配置,是否可以在3年內不過時呢?通過以上的測試可以看出,主機整體性能非常優秀,軟件輸出速度相當快,游戲性能也出色。
如果喜歡光影效果的,那么可以考慮組建AURA SYNC神光同步平臺,以華碩主板為基底,搭配上水冷散熱器、光條以及ROG的各種外設,讓游戲氛圍空間得到極大的提升。
電源方面再次強調,額定功率很重要,畢竟電源就相當于主機的心臟。電源好不好,其實上手感覺重不重就知道大概了。至于顯卡是選擇RTX 3090還是RTX 4070的問題,如果有靠譜的渠道那么同價位當然選3090了。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hhyund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