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
第二屆建筑結構可持續發展創新論壇成功舉辦
(相關資料圖)
2023年6月8日至10日,第二屆建筑結構可持續發展創新論壇在烏魯木齊成功舉辦,論壇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和華東建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擔任指導單位,華建集團(600629)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勘察設計協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土木建筑學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聯合主辦,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鋼構股份有限公司、震安科技(300767)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建新疆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建筑結構》雜志社、亞太建設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承辦。
華建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沈立東,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華建集團總工程師、上海市土木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王衛東,華東院黨委書記姚激,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華建集團資深總工程師江歡成,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華東院顧問、資深總工程師汪大綏,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華東院首席總工程師周建龍受邀參會。
6月9日
學術報告
6月9日的學術報告環節共邀請20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設計院總工、專家教授做精彩的主題報告。來自全國各地的房地產、設計、科研、施工、審圖等單位的近300位工程技術人員參加本次會議。
沈立東在致辭中表示,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建筑結構形式日益繁雜,技術創新是探索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路徑。華建集團在結構領域始終積極探索技術創新,依托雄厚的人才、技術積累實施多維度的技術開拓,聚焦數字化轉型和雙碳研究,搭建創新研發平臺,在原創設計、專項化設計方面不斷打造新高地。希望本次論壇能夠搭建專業平臺,促進交流與合作,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貢獻力量。通過加強技術交流,全面推進建筑業發展方式的轉變,進一步持續深化東西部協作,助力西部地區可持續發展,共同落實國家戰略,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姚激在致辭中表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建筑結構行業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將更加注重對技術和品質的要求。通過結構技術的不斷創新,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功能性、美觀性,是當代工程技術人員的歷史使命。伴隨著71年的時代發展,華東院形成了諸多的專項產品線,在空港建筑設計領域,華東院探索“建筑形態美”與“結構力學美”的有機融合,以結構的表現張力塑造獨特的大跨度建筑空間,打造了包括烏魯木齊國際機場T4航站樓及交通中心在內的數十個城市與國家門戶地標形象,也通過這些項目培養了眾多優秀的人才。結構總工周健及其團隊近年來完成了一大批規模和難度極具挑戰的項目,也形成了具有前瞻性的相關課題研究成果。未來,華東院將通過結構技術的不斷創新,為社會奉獻更為合理、經濟、可持續的建筑作品。
江歡成為大會作“關于創新的思考”的開場報告,鼓勵行業同仁要從創新驅動發展角度出發,勇于超越、敢于突破。
王衛東作“軟土地基歷史建筑地下空間開發技術與應用”的主題報告。結合上海歷史風貌區保護更新的需求,分享了軟土地基歷史建筑地下空間的幾種開發技術,并結合實施的工程案例詳細介紹了實施過程和實施效果。
華建集團結構專業總工程師、華東院結構總工程師周健主持會議開幕式并作“結構微創新-基于建筑需求與環境約束的探索”的主題報告。近年來,周健帶領團隊在結構技術的創新與應用領域持續發力,完成了一大批規模和難度極具挑戰的項目,包括杭州蕭山機場三期、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長沙冰雪世界、G60科創云廊及烏魯木齊國際機場T4航站樓等。
華東院結構工程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張耀康以“烏魯木齊國際機場T4航站樓結構設計”為題在會上分享了烏魯木齊T4航站樓設計關鍵技術。副總工程師蔣本衛同時就相關技術問題做了簡要介紹,幫助與會者能夠在次日參觀中更好地了解項目。
華東院建筑工業化與智慧設計研究中心總監李彥鵬以“結構可能是最適合跨界做建筑數智化的專業”為題作了匯報,分享了專業創新和數字技術發展前沿的相關思考。
汪大綏、周建龍擔任報告環節主持人,并對演講進行精彩點評。
6月10日
項目參觀
烏魯木齊國際機場T4航站樓及交通中心
6月10日上午,與會院士、大師及專家一行前往烏魯木齊國際機場T4航站樓及交通中心進行參觀。該項目由華東院原創設計,目前已結構封頂,處于室內裝修階段。
烏魯木齊國際機場是我國面向中亞、西亞地區的重要樞紐,是我國八大區域國際航空樞紐門戶機場之一。機場新建的T4航站樓按照近期滿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萬人次規劃,建筑面積50.4萬平方米,含一個主樓和三根平行指廊。地下一層、地上四層(含夾層)。
航站樓以“絲路天山”為主題,主樓連綿起伏的屋面隱喻“天山”,條形的側天窗和室內條狀分隔的屋蓋又讓人聯想到“絲路”,鋼管混凝土柱支撐的空間曲面網格屋蓋結構忠實地勾畫了這一形象。
烏魯木齊地處高烈度地震區,晝夜溫差大,風、雪荷載大。航站樓用地范圍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回填最大填方高度約25m,平均填方高度約14m。
航站樓中心區平面南北向長約510m,規模大且結構復雜,屬于抗震超限的重點設防類建筑。為消除平面尺寸大帶來的溫度作用的不利影響,提高結構的抗震性能,減弱地鐵、城鐵通過時對上部結構的水平振動激勵,航站樓設計采用隔震技術。為確保錯層隔震的變形協調,從概念設計上采用加強措施增強錯層的整體性。
隔震層鉛芯橡膠隔震支座主要布置在建筑周邊。南北兩端布置柱間支撐(承載型屈曲約束支撐),大跨度框梁采用預應力技術,樓板沿長向布置溫度預應力筋。航站樓主樓屋蓋造型為雙向自由曲面,雙層空間曲面網格+天窗桁架結構體系。三角區框架跨度大,存在不同程度的樓板缺失、局部錯層等情況。在三層樓面與三夾層樓面之間結合建筑墻體布置金屬耗能墻,提高了該層大震的抗震性能,以起到“保險絲”的作用。
華東院作為國內建筑結構技術創新、可持續發展的先行者,通過本次論壇與業界一起以專業的研討和精準的視角分析討論目前結構設計行業面臨的問題,探尋解決方案,推動行業健康穩步發展。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hhyund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