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是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諺語,規則對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對幼兒來說更是如此。過去,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往往更偏重于行為的養成,卻忽視了對規則意識的培養。成人過分重視給孩子定規矩、提要求,認為越順從的孩子就越懂事,事實上卻造成了很多孩子缺乏自主、自律的品質。同時,另外一些家長提出孩子要放養,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只要他快樂就好。但是,如果不給予任何的約束,任由孩子自由散漫地發展,這對于孩子的成長也是極為不利的。
既不是人們傳統理念中嚴苛的“圈養”,也不能一味縱容式的“放養”,那么我們要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懂得規則、尊重規則呢?不如來跟蒙臺梭利教育理念來學幾招。
蒙臺梭利教育中的“規則”
我們都知道,伊頓幼兒園一貫秉持蒙臺梭利百年教育法,主張“專注”“秩序”“精細”“關愛”“獨立”“自信”的教育理念。因此在伊頓幼兒園, 規則的概念貫穿于教學、生活的各個環節。伊頓幼兒園每個班級的墻上都會掛著class rule,這些規則大多是關于學生個人行為習慣和教養方面的內容。比如要求孩子不能在教室中橫沖直撞;要學會有次序地拿取教具,使用完之后放回原位;同時,在孩子們的小毛巾和口杯處貼上標記,以便幼兒有序地取放;在孩子們喝水、入廁、做操時都形成排隊的習慣,讓孩子們學會約束自己、學會謙讓、禮貌待人、不爭搶的行為等等。
所以我們會看到,當老師在和小朋友聊天或者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其他小朋友如果要找老師,就需要輕輕拍一下老師的肩膀,然后靜靜地等老師忙完;又比如小朋友從來不會自己去碰老師沒有教過的教具,因為他們知道規則不允許。
此外,教室中教具的陳列與擺放也是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的關鍵。例如,班級里對于教具的數量有一定的限制,一般都只在一個班級出示一套教具,目的是培養兒童的耐性,在其他小朋友已經使用的情況下,學會輪流和等待。
在這樣一系列的規則下長大的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懂得遵守并尊重社會規則。
如何在家長創造與學校一直的規則環境?
其實家長們在家中,也可以吸收蒙臺梭利的理念,為孩子布置一個具有規則性的環境。并且,大人們參與進來,一起身體力行,也會更有利于孩子的理解和接受。同時,也有利于建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那么,家長們在家中又需要怎么做呢?
1有準備的環境
蒙臺梭利教育理念將環境列為第一要素。這個預備好的環境應包括兩個方面的準備。一是環境應干凈、有序、整潔,要適合孩子個性差異,提供的一切物品都應是真實的、美的東西,能吸引孩子去觸摸、去自由挑選,樂在其中。二是給兒童營造一個充實、自由的精神環境,我們盡量要給兒童營造一個輕松、有秩序的精神環境。孩子有了自由就能選擇也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有興趣就會產生反復的行為,行為就會產生專注、秩序,長久的專注與有序,孩子的自律就形成了。
2有順序的活動材料
在給孩子準備的活動材料本身,應該具有一種內在的規律,幼兒通過反復的操作,能夠領悟這種規律的存在。同時,如玩具等活動材料在放置上,也應該遵循一定的順序和規則,每一種活動材料要有一個固定的放置。孩子能認識并記住每樣物品在環境中所處的位置在哪里,就意味著能夠適應環境,能支配材料。孩子隨時伸手就能拿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會讓他感到平靜和快樂。
3有意識的習慣養成
兒童是非常愿意遵守規則的,他們的規則意識在日常的生活和游戲中最容易養成。比如孩子在使用完工作材料之后,能主動地將它們放回到原來的位置,而當他們發現原來的位置上被其他的工作材料占據時,能主動地把這工作材料放回該放的位置。這些基本的工作習慣的養成,讓幼兒對秩序的追求能得到滿足,各方面的發展也會順利進行。
蒙臺梭利倡導給孩子發展的自由,但自由不是絕對的自由,是有規則的自由。讓孩子通過規則,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那么孩子就能生活在有底線的自由狀態中,培養良好的規則意識。這對幼兒在生活、感官、數學、語言、科學等各方面的發展,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當然,幼兒的規則意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是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家長和老師的耐心,逐步引導并累積。